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他的區(qū)別
民謠吉他和古典吉他有什么區(qū)別?民謠姿勢和古典姿勢的區(qū)別以及由此造成的手指彈撥角度和指甲形狀的區(qū)別,因為很多琴友可能和我一樣練過古典,改過民謠,除了面對兩把不同的吉他,姿勢的改變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(zhàn)!
首先,左手對指板的控制不同。古典姿勢有利于左手的控制。因為古典的姿勢是把琴放在左腿上,琴身45度左右,固定琴有三個等邊三角形支撐點:左腿、左胸、右臂,所以拿琴穩(wěn),左手完全自由。同時古典姿勢的指板非常貼近身體,左手腕感覺非常舒服。在民間姿勢中,鋼琴通常放在右腿上。雖然也是三個支撐點,但是他們的穩(wěn)定性明顯不如古典式姿勢。同時指板角度在15度左右,指板遠離身體,左手手腕有壓抑感。而且因為鋼琴的穩(wěn)定性不夠,左手還要承擔(dān)一定的固定琴身的任務(wù)。
左手我就不多說了。我想和你討論的是我的左右手。古典姿勢要求右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從側(cè)面交叉約90度,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接觸琴弦的角度不完全垂直于面板平面,而是有一定的傾斜度。從自己的身體來看,手指向左傾斜,即與琴頭方向成75度銳角。民間的姿勢,由于琴放得很平,右手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觸弦的角度發(fā)生了變化,向右傾斜,即與琴橋方向成80度左右的角度。如果按照古典吉他的要求,這顯然是錯誤的姿勢!然而在民謠中卻是理所當(dāng)然。
所以在民間姿勢中,手指觸弦的角度與古典姿勢不同,相應(yīng)的,指甲觸弦的位置也發(fā)生了變化!古典的姿勢是指甲向左,民間的姿勢是指甲中間稍微向右!這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小問題,因為要在鋼弦上獲得好的音色,對指甲修剪和打磨的要求不亞于尼龍弦!
綜上所述,民間姿勢中右手拔甲角度和指甲修剪要求與古典不同。為了獲得琴弦的順滑觸感和細膩飽滿的音色,須注意這個問題,精心修剪指甲形狀。當(dāng)然,每個人的指甲也不完全一樣。一定要根據(jù)實際情況修剪出自己理想的指甲形狀。簡而言之,目的只有一個:觸弦好,撥弦流暢堅定,音色細膩飽滿。
z后提醒各位琴友再次注意指甲修剪和打磨。鋼弦比尼龍弦更細更硬,對釘形和平滑度要求很高。在保證形狀合理的前提下,先用細砂紙打磨,再用牛皮紙或其他合適的紙打磨指甲接觸琴弦的部位,以獲得良好的音色。專業(yè)吉他手有一套復(fù)雜的指甲打磨工具和程序。
木吉他和電吉他的區(qū)別
1、聲音原理不同。
木吉他:撥動琴弦,琴弦的振動傳遞到琴體,從而產(chǎn)生共鳴,產(chǎn)生聲音。琴身是中空的
電吉他:撥動琴弦,琴弦的震動會傳遞到拾音器。插上電源后,聲音會被放大,通過揚聲器釋放出來。沒有電源,基本上只能聽到鋼絲的聲音。琴身堅固。
2.不同的結(jié)構(gòu)和形狀
電吉他比木吉他有更多的拾音器、音量按鈕、檔位開關(guān)、旋鈕、調(diào)音開關(guān)、搖桿(有些電吉他沒有)等裝置。
電吉他的形狀和顏色多變,有很多經(jīng)典怪異的風(fēng)格,也有雙頭琴。
3.不同風(fēng)格的歌曲適用于演繹。
與電吉他相比,木吉他更適合表達柔和、舒緩、細膩的感情(很少有人會在月光下用電吉他為愛人唱歌);電子音樂風(fēng)格強烈的電吉他適合演奏搖滾和重金屬。
